中文|English清华大学

杨燕绥:医保持续与医疗收支的制衡

时间:2016-09-29来源:新浪网健康频道 作者:浏览量:12347  字号: 打印

6月18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6第十二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燕绥就医保资金可持续发展问题,以简要4句话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原文如下:

 

  其实医保能不能持续,医疗不是已知定收,是以收定支,看一个病花多少钱不是固定的,医保有一个治理机制可以平衡。

  这里5分钟想说4句话。

  第一,现在5个部委联合颁发合理控费,不等于降费,宏观上当地的医疗费用增长怎么跟经济相适应。财政的医疗救助和医保的基金用大数据抓住城市的数据,找到平均值,做一个正态分布,这个往后推20%,医保就可以说话了。你是全市的诊断的平均费用,没有遗漏的,这个得大数据。你找到正态分布中间值退20%,然后是1+X,儿科医生加、精神病医生加,老年病区加大医院下去为基层服务加,那是公共利益,让它回到中间值,这是支付的价值。我们找到了医保资金以收定支,按照病种的支付值可以做到每个点上的收支平衡。

  医院知道两个问题,一个是给的预付值是什么,医院只有我的CMI值是多少,医院知道怎么收支平衡,从宏观、中观、微观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句话是治理,我们要让医患保和医、药、护、计、管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我们要走向循证医疗,一个诊断拿全市的数据,用大数据证明药品该多少、耗材该多少,建立综合治理机制。

  第三,这样的综合治理机制谁引擎呢?谁拿钱谁引擎,中国选择了医保,他支付,他是引擎。所以我想跟大家说中国的医改走到现在尤其是魏则西事件出现把医改的医疗供给的问题暴露特别的彻底,开始大家说民营机构特别的暴利,其实公立医院敞开门让人家挣钱。医疗服务供给的问题不是公立,要走向公益有一个过程。

  中国的医改有一个亮点是医保,2014年以前医保把自己当会计,就管钱,基金。2014年底人社部发了54号文件要求智能审核,要求医保要走进医院门内,跟医院对话,医保不仅仅是管钱的人从管基金到建机制,机制干什么呢?协议定价,道德风险控制、资源合理配置。合理补偿医院、医生和患者。大数据出来了什么都看到了,医保走进医院以后进了医生工作站什么都看到了,心里有数,脚下有路,医改让大家看到一片光明,医保进步了。这是可喜的。

  最后一句话说医保进步是怎么进步的呢?过去是在医院门外,卫生和人社部一打架我就听卫生部说他们都是转业兵不懂医生的事,现在我们的转业兵拿了智能审核系统进了医生工作站,做得好的左边对接健康档案,右边对接医保基金,全程,进去以后什么都看见了,发现院长也不知道,比转业兵好不了多少,这样我们的核心的问题解决了工商研究的最大的问题,信息不对称,对称了,我们医保从门外进入了门内,这个依赖于大数据,智能智是把诊疗标准、数据、医保政策智慧装到知识库里头去,进入计算机系统对接健康档案产生了能,这叫智能。这是宏大的工程,政府预算、编制、激励性、专业性政府有限,做不来。政府必须做,怎么办?购买服务。所以局长购买服务,公共服务的需求无限,供给需求有限,不能私有化,不能搞商业保险,商业保险要做大健康服务,不要牺牲商业保险的利润和政府责任,政府必须做好这件事情。就需要购买服务,就产生了政府跟专业机构之间的联合共建,做智能审核信通,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中国的医改我们看到医保走向了光明。

  以前说医保乱动,医院被动,现在医保是跟医院对话的,非常和谐的,和谐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听谢局长讲,非常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