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清华大学

清华医管院学生代表团参访新天坛医院

时间:2018-10-11来源:作者:文/徐龙建 刘旺 图/袁德跃 张景浏览量:13145  字号: 打印

2018年10月3日,清华医管院在校学生代表团参访北京天坛医院新址,认真学习天坛医院建设新理念,悉心请教医院发展新规划,仔细观摩医院设施新布局,以这所被誉为“亚洲最大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的医院为教材,扎扎实实上了一堂新医院建设培训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956年建院,位于天坛公园西南角,医院重点学科之一的神经外科蜚声海内外。为恢复北京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历史风貌,助力中轴线申遗,促进卫生资源均衡发展,位于北京南四环的新天坛医院2013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2018年10月6日试运营。新院区总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650张,总投资超过70亿元。天坛医院成为北京地区首家整体搬迁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走进医院南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外表织满神经网格,头顶神经元图腾的建筑——这是新院址的专科门诊楼。门诊楼东侧是医技、手术裙楼串联的三座病房楼;门诊楼西侧是相对独立的综合门诊楼、急诊楼、感染性疾病控制楼和康复楼。再向前走,一条空中走廊跨过康辛路,连接北院区的科研、教学和行政区域。整齐划一,整洁明亮,这是新天坛医院留给参访团的第一印象。


代表团成员注意到,新天坛医院在建设布局方面独具匠心。其一,将医疗、行政、教学三大功能分区,新院区在整体布局上实现了医患分离、动静分区、人车分开、洁污分流,整体上践行“绿色、智慧、人文”的未来医院建设理念。其二,将建筑出入口与院区出入口一一对应,使患者进入院区后可以实现快速分流,有效减轻院内交通压力,保障医疗活动渐次有序展开。其三,在空间配置等细节上,新院始终以功能就近,手续就近为原则,将医疗功能紧密相连的科室就近布置,让患者尽量“少跑腿”。以急诊抢救为例,医院在急诊楼与医技楼3层手术室中间架设专用抢救通道,患者可通过专用电梯直达手术室,搭建了“急诊—手术”的生命“绿色通道”。其四,为缓解“停车难”的老难题,新园区配备1550个停车位,并设置多个独立车辆出入口,分别对应不同的医疗功能。无人值守、无需取还卡的自动影像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将有效缩短机动车出入库时间。医院还有诸多如节水、节电、节能的独特设计,不再赘述。


新天坛医院在新技术手段引进方面也颇费了一番功夫。院方介绍说,为实现高效医院管理以及医疗信息的移动化和可追溯化,新天坛无盲点全院覆盖4G、Wi-Fi和物联网信号,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实现预约挂号、自助导航、互联网缴费等全流程“智慧化”服务,满足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而通过重点患者追踪系统,对部分患者配备专门的腕带,医院可以通过腕带随时在医院建筑中对患者进行定位,以防患者走失。通过婴儿安全系统,给母亲和婴儿佩戴配对的防盗标签,并在各个楼层设置信号接收器,当监视器检测到婴儿非正常移动轨迹时,监视器就将触发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也将随即自动锁门并报警。还有护士站和病房区域的移动护士工作站,电子护理大屏,智能床头卡、护理推车等等智能科技系统,给护理人员提供全副“武装”,确保医疗安全高效。

更独特的还有物流轨道系统。新天坛医院设置了气动物流站和物流小车,医务人员只需要输入起点和终点,通过架设在天花板上的物流轨道,患者的检验报告、化验单和其他大件物品都可通过气动物流站和轨道小车在全院56个站点中间实现快速运输,大大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


本次实地参访,医管院学生代表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无论是对医院建设的整体布局,还是对设计规划背后的人文情怀,都有了深刻的体察。在此特别感谢天坛医院给予我们这次观摩学习的机会,特别感谢天坛医院规划建设处赵旭老师的全程细致讲解,特别感谢医管院62班琚小红、72班冀杨为这次参访所做的周到安排并抽出假期时间专门陪同。


祝福新天坛医院搬物迁魂,在迁徙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向着人文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