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清华大学

清华医管院首届医管伦理辩论赛圆满落幕

时间:2019-04-12来源:作者:文/朱丽都孜 谭振严 图/深医管硕18班浏览量:14863  字号: 打印

4月9日,深医管硕18班在C1-309举办了清华医管院首届医管伦理辩论赛,辩论赛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张丹老师以及杜芳博士担任评委,助教杨明慧同学担任主持人。两组辩论选手分别以 “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以及“是否应该开放有偿器官捐献”为辩题展开激烈辩论。

首先是第一个辩题。在开篇立论环节,正方认为死亡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承认这一点是时代的进步。人应该有质量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而安乐死的合法化正是对重病患者及其亲属最大宽容。反方认为安乐死在中国没有合法化的基础。众所周知,天赋人权,生命权是最基础的人权,生命权至高无上,而安乐死会引起人们的生命危机感,与医学伦理相悖,医生应该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正方进一步用数据以及鲜活的案例说明:我国每年死亡人数有1000万人,超过1/10的人在去世之前都遭遇了极端的痛苦。即使我们无法切身体会他们的痛苦,我们没办法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的亲人受苦,我们必须要做一些事情了。反方代表则认为生命的真谛在于奋斗,在于和病魔做斗争,并且对患者采取安乐死是否是其符合其本意提出了质疑。最后是双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四辩不仅需要总结之前的立论,再次强调己方的有利论点,且还不忘提出对方的漏洞,虽然看起来似乎没有自由讨论环节那么激烈,但是实际上更是暗流汹涌。

在第二个辩题中,正方认为我国自愿器官捐献的绝对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捐献比例(相对数量)非常低。目前我国肾脏移植供需比例约为1:3,即每3个需要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只有一个能获得移植机会;与此相对应,肝脏、心脏移植的比例接近1:1。反观国外,伊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允许器官有偿捐献的国家,而它早在1999年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没有等待肾脏移植患者的国家。这样一种合法化的机制,极大打击了器官黑市这一令人头疼的社会顽疾。而反方认为开放有偿不仅不能改变人体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现状,还将器官“商品化”,用器官进行交易严重损害了来之不易的伦理。我们判断有偿与否的标准在于开放有偿是否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有效增加或者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中供体不足的问题。美国有四个州有偿开放了器官移植但是捐赠人数并没有相应增加,这说明器官移植有偿不是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解决之道。在最后的总结陈词中,双方再一次重申各自的观点,辩论赛正式结束。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是评委的总结与点评。张丹老师既肯定了各方的优点,也指出了双方的不足之处,并建议同学们从伦理学角度出发,更多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如功利论、道义论等,双方辩手也都受益匪浅。

两组辩论队伍在辩论赛中都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和投入,但是比赛终究还是要决出个胜负。在观看过两组队伍精彩的辩论赛并聆听张老师的总结和点评后,在座同学也确定了自己心中的优秀辩手人选和优胜队伍,在学习委员的组织下,大家纷纷拿起手机,为自己心仪的辩手和队伍投出珍贵的一票。在公平公正的投票环节后,“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的正方队伍以及“是否应该开放有偿器官捐献”的反方队伍获得比赛的胜利,张拓同学和邹嘉俐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专业大方的台风,拿下了优秀辩手的荣誉。比赛圆满结束,张丹老师代表评委为获胜队伍送上祝贺并向两位最佳辩手送上《长庚医院学管理》和《QCC品管圈护理实用手册》作为奖励。活动最后双方队员合影留念。他们诠释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为他们的精彩表现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