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清华大学

51全日制班曹颖:《医院运营与流程管理》课程心得 

时间:2016-04-19来源:作者:曹颖浏览量:17840  字号: 打印

       在周一上午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中,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哪些因素在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方面最为关键。综合上课时郑老师对我们引导发散思维后的思考及下课后的反思,我认为医疗质量的提升主要还是要站在一种大视野下,构建一种以大人才观,大质量观和大管理观为基础的医院质量管理和发展战略。正如郑老师所言,人的因素常常都是医院管理过程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因素,因此学生认为,在医院质量的提升过程中,也应该将人才作为医院发展最为关键的战略资源对待;其次,还应该坚持质量就是医院的生命这样一种价值观,对于大陆的医院而言,亟需不断借力国内外最先进的质量控制理念和方法,推行全面质量管制和持续质量改进;最后,还应该树立一种大管理观的观念,提升医院质量的软实力,因为医院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以及医院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学生认为,管理者的水平及正确的管理方法的运用,在提升医院质量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此外,在周一下午的《医院运营与流程管理》课程中,郑老师带领我们跟随PPT的脚步,走进了素有花园之城美称的新加坡医院,在新加坡的医院建设中,我们可以看到舒适宽敞的就诊大厅,看到树荫如海的医院绿化,看到温馨安静的医院病房。而反观我们中国的医院,类似阴森的就医体验总是普遍存在。制式化的内部装饰、白的刺眼的墙壁、无处不在的浓重药剂气味、拥挤的痛苦的流动人潮都在时时刻刻提醒着就医者,这是一个可怕的地方,给原本来到医院就心情不悦的患者们带来更加雪上加霜的低落心情。在中国大陆,医院的定性似乎从未改变——治病的场所;而在台湾、新加坡及其他发达地区,医院被冠以提供健保服务的场所。学生认为,中国大陆的医院真的可以尝试着做些形象上的改变,为就医者提供更多充满人文关怀的暖色调的心理暗示,比如引入多元化的装修风格、墙壁不同颜色的设计、更充足的绿化设施、以圆角代替棱角的室内装潢设计,以期彻底改变人们对中国大陆医院的原始印象,提升就医患者的心情愉悦感。

       最后,郑老师还教会了我们一些PPT的制作技巧和关键步骤。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在人才济济的竞争漩涡中崭露头角、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我们每个即将踏出校门迈上工作岗位的同学应该且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件事情。PPT作为重要的展示自己的工具和辅助手段,是我们亟需掌握且熟练运用游刃有余的一项技能,郑老师的教导,也让我们受益良多。



思维导图


授课老师: 郑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