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清华大学

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高质量发展与绩效评估项目结题报告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5-08-20来源: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作者:图/文 刘佳楠浏览量:157  字号: 打印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受集团委托进行评估与总结。2025年8月12日,《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高质量发展与绩效评估》项目结题报告会在集团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旨在对医疗集团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建议。集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任力杰主持了会议,大鹏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大鹏分局、集团党委副书记、各分院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杨燕绥教授及其团队出席会议,并作结题汇报。

 图1 评估总结会现场

本次评估坚持价值医疗理念,按照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声明》提出基本保健(含基本公共卫生、精神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可及与整合性、质量与安全性、效率与患者负担的三角价值链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显示出三高三低的发展趋势(见图2),即集团签约服务人数与续约率显著提升、社区就诊率及双向转诊向下转诊率大幅增长、新区基本保健能力与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同时,新区集团外就医率大幅降低,年均就诊人次出现负增长,集团内住院医疗费用增长率6.09%,低于国家医改办提出的10%的要求。

图2 价值医疗统计数据

本次评估首次对人口年龄进行分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基本保健医疗质量与可及性指数(HAQ)对大鹏新区基本保健(32个慢性病的保健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估。2015年中国HAQ指数值78分,总排位从2000年第188位/191成员国,进步到2015年的第48位,但脑卒中指数值33分。2019年,大鹏新区脑卒中指数分值70.9分(见图3)。 


图3 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脑卒中疾病管理HAQ指数及其与全国全球的比较


对32种疾病各年度的SI值取算术平均数,可求出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2019-2024年的HAQ指数值(表1),并计算其年度变化幅度及6年均值,32种疾病的均值为87.46(UI=95%, [80.18,94.75]),均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

表1 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HAQ指数


评估基于《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政函〔2023〕27号文的六项工作要求,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了“大鹏经验”。


一是管理体制更加科学。深圳市和大鹏新区两级财政预算到位,明确资金使用项目和严格审计管理,有效支持了市二医院的发展和医疗健康集团的建设。集团内实施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负责组建集团管理团队,全面履行各区级机构和社康机构的领导职责,对人、财、物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独立核算的原则进行。集团下设综合管理部、资源管理部、运营管理部、后勤保障管理部、社康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及信息管理中心,共7个部门。市二医院充分发挥了公立医院医疗中心的领导作用,坚持“大手拉小手”共同发展的风格,信守与大鹏新区管委会达成的医疗健康集团托管协议,由市二医院副院长牵头(担任集团执行院长),从品牌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流程、信息系统、智慧医疗、科研管理等方面实施更加紧密的管理体制(见图4),在集团内打造了积极向上和服务下沉的发展氛围,有效调动了集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图4 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构图


二是运行机制更加完善。集团从12个方面建立起一体化运行机制,此后,每年对各项机制逐一进行总结和优化,为整合医疗资源和构建连续性服务模式奠定了基础。在检查检验管理方面,制定实施了《区域内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新区公立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已达到互认共享。在推进药事管理方面,对3家分院进行药事督导、人员培训、标准解读,实现1100余种药品目录及品规基本同步,加强了集团内用药衔接,提高了基层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及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用药需求。在后勤物业服务管理方面,实现了保安、保洁、机电维修等一体化管理;已完成集团各分院医疗设备购置需求、参数的统一论证采购管理;基本实现社康机构重要设备、物资的统一采购和管理。做到了集团内专家资源共享、学科建设进入绩效考核,截至2023年,市二医院下基层诊疗人次超8000人次,开展手术超3000例,惠及患者超10万人次。做到全专融合发展,双向转诊畅通。


三是服务模式更加优化。在紧密型管理体制和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集团逐步构建了“医工结合、医防融合、全专结合、医康育护养一体化”的服务模式。集团提出“患者少流动,医护人员该谁来谁到”的朴素口号。在临床科学研究和转化能力提升方面,市二医院专家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项目从2017年的2项到2023年的58项。在提高了重症医疗水平的同时,带动了新区三家医疗机构的发展,特别是社康中心/站发展和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打造了具有可及与整合性、质量与安全性、效率和可负担的医疗服务模式。


四是医疗资源供需更加匹配。自2017年以来,新区政府财政补助逐年增加。依据医改重点任务及本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方式,建立了“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财政补偿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的补差及发展经费逐渐倾斜。在全科医生培养方面,新区对大鹏新区社康机构全科医生按标准给予每人25-35万元的财政补助;在社康机构补助方面,对社康机构基本医疗补助87元/人次、基本公卫补助120元/人/年;在家庭医生服务补助方面,自2017年起3年内,按照签约参保人数量给予家庭医生团队签约补助120元/人/年;此外,实行药品及耗材零加成。


五是就医格局更加合理。(1)社管中心联合集团质控中心建立了“市、区公卫机构专家-区级质控员-区域社康中心质控员”三级联动质控管理体系,形成重症在市二医院、全科在葵涌人民医院、康复在南澳人民医院、妇儿专科在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在社康,医养在家庭病床的连续性就医格局,尽力减少重复就医。(2)成立集团慢病委员会,开创了市二医院专科下基层的团队诊疗模式,以三个街道社康为中心建立“1+N”分级管理模式,对街道辖区内其他社康机构(如社康站、家庭医生团队)的资源统一调配、人员统一考核、业务统一管理。(3)社管中心下设二级机构“精神卫生健康服务管理中心”,通过“全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全科护士、专职精卫社工”多学科团队与社区工作站合作,建立了“专业服务+家庭管理”的居家康复新模式,打造了“市级专科医院/市二医院+集团精卫中心+社区精卫小组”的三级联动和双向转诊体系。2021年辖区精神病患者管理率、面访率、社区康复参与率较 2018 年分别上升 6.56%、40.76%和 13.57%,不稳定患者转诊率及高风险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了100%。综上所述,集团内就诊率稳步提升,下转病案数逐渐大于上传病案数。社康就诊率从2020年的27%升至2023年的57%,就诊占比从2020年的27%增加到2023年的55%,社康中心业务收入大幅提升。


六是居民就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开通新区公立医院与市二医院的双向转诊交通车,招聘专职人员在市二医院客服中心负责双向转诊工作,专职负责集团各分院与市二医院的双向转诊工作。集团对全区户籍居民进行全人群健康分类评估,并根据人群疾病谱组建了脑卒中、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肾病、骨科等专病管理团队,实现三级医疗机构专科服务与咨询的垂直服务。同时实施校园健康、社会机构合作、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等健康管理工作,构建居民全周期健康模式。贯彻落实《深圳市家庭医生服务标准》,加大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力度。2017-2024年,全人群签约率持续上升,2017年签约率从15.34%提高到2024年43.7%。2024年重点人群签约率90.88%(全市第一),签约居民续签率71.84%(全市第二)。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的社康中心服务满意度持续攀升,2021年为96.02%全市第三、2022年为96.55%全市第二、2023年为96.41%全市第二。 


图5 与会者交流现场

在交流环节,三个区属医院领导围绕各自定位和“十五五”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包括全科医学与社康数据管理及智慧医疗、康复医学与智慧照护、妇儿保健与重点学科发展等。任力杰执行院长总结道,此次评估有高度,从理论和数据层面证明了市二医院和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的改革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执行方案是可行的且可复制,在市二医院大鹏医院开业后,我们需要抓住机遇、错位发展,进一步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惠及居民健康。最后,大鹏新区卫健和医保部门相关领导表示,集团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并对医疗集团未来的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同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医疗集团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们希望医疗集团能够以此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此次《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高质量发展与绩效评估》项目结题报告会的圆满举行,这是一次总结经验、发展研讨、多方沟通的会议,为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会做得更好。


背景

为解决辖区居民就医难问题,2017年,在深圳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鹏新区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医院”)为牵头单位,整合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3家区级医院及所辖社康组建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创建深圳市首个“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机构”纵向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联体,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流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品牌管理等方面进行十二个一体化发展。自成立以来,在市二医院的带动下,集团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医疗联合体,服务下沉与强基层的政策和部署,实实在在落实了国家六部委《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到2025年完成的六项工作,集团内就医占比大大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基本保健可及性和质量指数(HAQ)的评估结果远高于全国水平。从理论高度和数据质量两个方面证明,医改“深圳大鹏模式”是国内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最成功的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