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清华大学

2025 | 医管院师生赴澳大利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时间:2025-09-08来源:作者:浏览量:1299  字号: 打印

2025年8月21日至26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医院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邱亨嘉教授和张丹副教授带队,一行9名师生赴澳大利亚悉尼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涵盖校园参访、多机构学术研讨、医院实地考察及文化交流,聚焦健康服务管理、医疗经济评价及老年健康等前沿议题,深化与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TGI)和Kirby Institute、悉尼大学教学医院Westmead Hospital、西悉尼大学等顶尖机构的合作,探索中澳健康治理协同创新路径,推动全球健康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


新南威尔士大学学术研讨

26日上午,支队师生参访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TGI),双方共同对健康经济开展前沿探索。TGI首席执行官Anushka Patel教授和卫生经济研究负责人Stephen Jan教授主持研讨会,会上围绕循证医学整合、慢病经济评价模型、中国医保改革实践、卫生技术评估的中国路径和高质量医院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等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探索了中澳健康科学领域的联合研究和数据驱动健康管理的合作路径。

图1

 图2

 

 图3 

图1-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TGI)参访交流 


26日下午,支队师生到访新南威尔士大学传染病研究中心Kirby Institute,交流学习澳大利亚传染病防控协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Kirby研究所的主任及首席科学家Virginia Wiseman教授和高级行政专员Vanessa Carminato de Oliveira主持研讨会,在会上分享了澳大利亚从艾滋病防控到新兴传染病应对的健康系统韧性建设,以及机构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中应用的医疗大数据分析模型,拓宽了同学们对传染病经济评价与健康政策的国际视野。同时,Virginia Wiseman教授也表达了未来希望能与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有更进一步具体的交流与合作,包括互相访问或是办理研讨会等等。

图4 新南威尔士大学Kirby Institute参访交流 


 图5 新南威尔士大学校园参观


悉尼大学及其附属医院Westmead Hospital参访

23日,支队前往悉尼大学参访,深入了解该校校园特色与研究设施,为后续学术交流奠定基础。师生们参观了学校主楼、图书馆和医学院楼等校园建筑,对悉尼大学的校园建设、办学理念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强化了中澳高校在健康科学领域的互鉴。

 图6  悉尼大学参访 

25日下午,支队师生前往悉尼大学教学医院Westmead Hospital实地考察。由Westmead Hospital研究员刘荣引导全流程参访了医院门诊、住院及急诊部门并开展了座谈,刘荣研究员从医院整体布局环境、新南威尔士州公共卫生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享。随后,支队成员与院方就临床管理实践深入交流并参与了院内创新中心举办的学术分享活动,明确了医院运营优化与健康服务创新的重要性。

图7 悉尼大学附属医院Westmead Hospital 参访交流 


西悉尼大学学术交流

25日上午,支队前往西悉尼大学帕拉马塔校区进行学术交流。西悉尼大学健康科学院副院长司磊教授与支队成员一同开展研讨会,双方首先对西悉尼大学的医疗资源优化实践和清华大学医院管理创新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聚焦健康政策与经济评价的跨国协作和中澳医疗体系的对比研究,对经济评价、健康服务管理及老年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专题进行讨论交流,并进一步表达了双方机构的未来合作展望。

 图8 

   图9 

图8-西悉尼大学学术交流


活动感想

何家欣:十分荣幸赴澳大利亚参与中澳健康体系与医疗管理国际交流。在西悉尼大学,我对澳大利亚医疗系统的整体架构、经费分配与质量控制机制有了系统认识;在悉尼大学及其附属Westmead hospital,我观察到医疗、商业与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在DentalLife会展中感受到学术对话的开放价值;而新南威尔士大学TGI的卫生技术评估与整合医疗实践、Kirby研究所的传染病防控科研,无不彰显青年学者在医疗卫生创新与全球健康治理中的前沿探索。此次交流让我深刻意识到,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既需立足本土实际,也离不开国际视野与协同合作。中澳两国虽体系不同,但都在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医疗资源分配、服务质量提升等共同挑战。作为医疗管理领域的研究者,我们更应积极搭建学术与实践互鉴的桥梁,在比较中拓宽思路,在交流中凝聚共识,推动全人类健康事业进步。


漆世昌:非常荣幸能参与本次赴澳大利亚学术交流活动,让我得以从课堂走向实地,深入了解澳大利亚医疗服务体系的运作模式,更切身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与澳方学者的面对面交流,不仅锻炼了我的英语表达能力,更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使我对自身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跨越半球的行程让我亲身体验了异国文化风貌与多元包容的社会氛围,也在对比中更加体会到祖国的繁荣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与专业信念。未来,我愿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以更国际化的视野积极投身于学术研究和跨文化合作中,将此次交流的所学、所感、所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以实际行动为医院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思语:本次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及附属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使我切身体会到国际科研合作在全球健康与医院管理领域中的独特价值。无论是在 George Institute 探讨卫生体系评价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是在 Westmead Hospital 深入交流医院质量管理与综合照护模式,又或是在 Kirby Institute 共同关注传染病防控与人口健康议题,我都强烈感受到学术交流不仅是知识与方法的分享,更是不同国家医疗体系与治理理念的相互借鉴。在追求“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这一目标上,作为青年研究者,我们肩负着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落到实处的使命。此次多元对话,让我们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不断拓展了研究边界。未来希望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耕医院管理研究,让学术成果不仅回应中国的实际需求,也能在全球健康治理的大格局中贡献力量。


钟婉匀:本次澳大利亚学术交流活动,以“实地参访+深度研讨”为核心,通过西悉尼大学、The George Institute和Kirby研究所等多平台互动,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在健康服务管理和卫生经济评价领域的实践理解,如数据驱动分析和跨文化协作能力,更让大家坚信未来持续深化战略协同,能推动创新研究转化为实际政策建议,最终贡献于全球健康事业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